来源:互联网 时间:2023-08-17 12:22:07
读者问我,李嘉诚以周边市场价的7折推出一批香港的房源,获得了超额60倍的认购,登顶历史新高。
只卖626套,拿到3.8万张房票,中介甚至打出月薪3K也可以入手千万三房的通告。
【资料图】
但是怎么说呢,他们的三房,有时只有2,30平米。所以你自己去思考下这大概是个什么居住体验。
我不认为此举是砸盘,我那天刚聊过巴菲特,我说对于老家伙来说,2000年也许只是他的昨天,40年前人家也不过是个中年。
李嘉诚当然也是老家伙了,人家和巴菲特一样,都是90多岁的人。
你如果跳出本次打折楼盘的局部市场,局部城市,局部视角,站在大周期大空间去看,会发现能进城的,其实都已经进了。
换句话说,还能靠六个钱包买房的,都是有房人,而不是这么多年都没有能力在城市里定居的那几亿人。
有房人下一阶段的目标是什么?是置换,向上置换,改善。
你现在住强二线城市,比如杭州,住200方的房子,要置换到上海去。
你愿意住60方的老破小么?告诉我你愿意么?
不会的,明白么?你会攒钱,你会想办法卖掉多套杭州的房子,你去了上海之后,还是要住200方的,至少150起。
这个过程就叫做向上置换。
上海有没有60方的老破小上车盘?有,你会不会买?不会。
那么此前没有买房的,至今仍然住在农村的那几亿人,他连自家县城里60方的都买不起,他会去买上海那个60方的老破小么?
但是我问你个问题,一个商业领域的问题。
因为城市化进程惯性留下来的那些钢铁建筑领域内的产能怎么办?相关行业的人还没有老到退休怎么办?
很明显,房子依然要盖的,只是针对的目标对象是那批在过去几十年城市化里,都没有能力买房的几亿人。
他们的购买力已经一览无遗,卖给他们商品房,别说门没有,窗户都没有。
所以这个市场一定是,也只能是属于保障房领域。
保障房领域一样可以拉动建筑,装修行业的产能,效果一样。
那么我问你,对于商品房这个序列里的底层来说,俗称底层商品房,这意味着什么,不言而喻。
没人接嘛,明白吧。
人们卖掉商品房的底层去置换商品房的中层,这是改善。
人们卖掉商品房的中层去置换商品房的顶层,这也是改善。
商品的顶层有原先住中层的人接盘,商品房的中层有原先住底层的人接盘。
商品房的底层,他的目标接盘者,都去住保障房了,谁来接?
那你觉得这个品种是不是好资产呢?
李嘉诚卖的这批房子,平均20多平米,最大67,周围都是汽车修理厂和废旧工厂。住在较低楼层的,推开窗户就是批发市场的鱼腥味,水泥厂的灰尘。
这是什么?
上车盘里的上车盘。妥妥商品房鄙视链里的底层。
所以你有心的话可以继续观察李嘉诚旗下在内地的企业,你看看他们的上车盘类型的物业是不是会像我说的这样打折出。
说穿了这就是市场需求变化带来的商业反应,商人总是尊重规律的,尤其这种经验丰富的。
周期律这种东西,对你来说也许是第一次见,可是对于那种90多岁的大佬,人家都玩多少轮了。
换句话说,有些你想不通的东西,对别人来说,只是发生过很多回的明牌。
标签:
上一篇:重庆话我热你的温是什么意思
下一篇:最后一页
绿色出行,电动首选!2024款艾瑞泽e全国上市暨首批1000台营运车交付